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圆了致富梦
—— 常店镇残疾人李孝先艰难创业二三事
阳春三月,位于汉皇祖陵东侧的丰县常店镇振兴村二十余亩桃花竞相绽放,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笑迎春风的桃花仙子们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赏花游客。桃园主人李孝先,自幼因患小儿麻痹症落下了右下肢的终身残疾,然而,他身残志坚,用坚忍不拔的毅力,靠着桃园种出了甜蜜生活,圆了致富梦想,打拼下一个属于自己的事业,赢得了乡亲们的广泛赞誉……
自食其力
李孝先今年47岁,从小就患有小儿麻痹症,家庭条件也不好,没有上过学,更没有什么文化,起初在家务农,但是一条腿不方便,几乎干不了地里的农活,那时候 李孝先就萌生了做点小买卖的想法。1998年,靠着父亲给的100元钱,买了一套修鞋的工具在县城摆了一个修鞋铺,正是那个时段从别人异样的目光里,李孝先体会到了命运的不公,但同时也磨练了他不服输的个性。由于那时候什么手艺都没有,修鞋也只能勉强糊口。后来慢慢学会了修自行车,就在村口开了一个修车铺,时间久了,周围的乡亲都来他这里修自行车,生意也渐渐好了起来。
2007年,对李孝先来说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那一年他实现了自己埋藏在心里不敢奢望的梦想,经过亲戚介绍,李孝先有了一个完整的家,有了一个能嘘寒问暖的人,虽然妻子有间歇性的精神病,但是大部分时间在生活上还是能帮李孝先一把。美好的日子一天天过着,李孝先修自行车,妻子在屋里收拾收拾、做做饭。一个偶然机会,一位在北京做生意的老乡告诉李孝先在北京修自行车更挣钱,为了能给年迈的老娘和老婆更好的生活条件,李孝先果断的离开家乡来到了北京这个陌生大都市,并在老乡的帮助下租了一间门面开起了自行车修理铺,由于手艺好,价格公道,客源不断,收入也稳定了,2008年儿子出生了,李孝先更是喜上眉梢,拼命的努力挣钱,希望给妻子和出生的儿子更好的生活。
一波三折
2011年,李孝先的妻子由于犯精神病走失,找寻了几个月杳无音信,积蓄也花的差不多了,李孝先为了年迈的老母亲和儿子以后的生活,决定从北京回到家乡重新规划人生。镇政府、镇残联和村委会等镇村干部了解他的情况后,不仅在资金上资助他,政策扶持上也给予倾斜。在政府和乡亲们的帮助下,李孝先承包了村西队几户村民的十亩土地种上了桃树,镇残联的同志还定期不定期邀请镇农技中心的果树技术人员到他的挑园现场传授种殖管理技术,使他对桃树种植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然而,充满信心的李孝先由于选种的果树苗质量不好,有一半树苗没有成活,受到了第一次打击的李孝先,一度心灰意冷,有想放弃的想法,后来在镇残联和镇农技中心果树技术人员鼓励下,帮助他认真分析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并亲临李孝先的桃园现场观看、查找原因,最终发现桃树是由于施肥不当,才导致桃树营养不良,生长后劲不足。加之病虫害的防治不到位,致使桃树出现干枯死亡的现象。症结找到了,第二年,李孝先又萌发了扩大种植桃树规模的念头,镇残联和村委会的负责人又帮助他承包了十亩土地全部种上了桃树,同时还与农村商业银行积极协调,帮助他贷款10万元,切实解决了李孝先在资金上的难题。看着桃树一天天长大,开花结果,李孝先心里美出了花,有了桃子的丰收,老母亲和儿子就能更好的生活、上学。
苦尽甘来
任何成绩的取得都不是偶然的,对于李孝先而言,也同样如此。在他从事桃树生产的漫长岁月里,他带领家人,起早贪黑忙碌在桃园里,剪枝、施肥、打药,一年四季和果园捆绑在一起。多产果,产好果是李孝先一直追求的目标。为了心中这个目标,他付出了常人所未付出的艰辛和努力。在桃树生产关键时期,李孝先几乎与他的桃树“形影不离”。由于长时间的风吹日晒,他的手皲裂出血了,李孝先不叫痛;他的腰直不起来了,他也不叫累。记的有一次,在给桃树剪枝时,由于长时间超负荷劳作,他柱着拐杖,拖着一条残疾的腿,由于身体不平衡,一不留心,手被剪刀划了一个大口子,鲜血直流。年迈的老母亲和未成年儿子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忙劝他快去村卫生室好好消毒、上药包扎上。而李孝先却若无其事地说:“我没那么娇贵,一点小伤,没事的”。草草包扎后,又继续干他的活儿。用李孝先的话说:“节气不等人,不能因人为因素而使桃树减产!”现在苦尽甘来,李孝先家的桃树面积已发展到20多亩,种植“突围”、“有名”两个桃树品种,年产量达12万斤以上,年收入15万多元 。谈到下一步发展,李孝先打算依托汉皇祖陵的区位优势,借助县、镇残联的帮扶,扩大种植规模,发展集旅游观光、自摘于一体的桃园,把小挑树做成大产业,实现游客增乐趣自身增效益的双赢。(丰县常店镇残疾人联合会:陈忠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