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残疾人特殊文化繁荣发展。
3.举办全省残疾人文化艺术博览会、推介会,向社会推广残疾人文化艺术精品,展示残疾人特殊艺术及文化创意产业成果。
(七)丰富残疾人体育活动,满足残疾人康复健身需求
1.继续实施“残疾人自强健身工程”和“康复体育关爱家庭计划”。构建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康复体系,推进社区残疾人健身体育和重度残疾人居家康复体育服务。建立400个“残疾人自强健身示范点”,逐步改善残疾人体育活动条件。为6万名不易出户或家庭困难的重度残疾人实施康复体育家庭关爱服务。
2.活跃残疾人群众性健身氛围。在全国助残日、残疾人健身周、全国特奥日、国际残疾人日等残疾人节日和时间节点,开展多层次、多类别的残疾人群众性体育健身比赛、展示活动。活跃残疾人体育健身氛围,因地制宜组织开展残疾人喜爱的体育活动,动员有能力参与体育活动的残疾人每年至少参加1次活动,省、市、县等各级残联组织的活动每年不少于4项(次)。
3.在高等院校和中小学鼓励大中小学生参与特奥大学计划和融合活动等项目,在医疗机构动员医务工作者参与体育康复、运动员分级、特奥运动员健康计划等活动,在体育系统组织体育工作者参与残疾人体育健身、竞赛训练等专业工作,为残疾人体育提供志愿服务。
4.鼓励基层社区选推原创性残疾人体育康复健身活动项目,每年组织1次评选活动,对优秀作品给予奖励并在全省推广。支持社会组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基层、社区、不同类别残疾人提供各种体育健身和竞赛服务。
5.通过互联网+残疾人体育服务平台,采取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重大活动和典型人物相结合、政策法规和知识普及相结合的方式,激发残疾人参与体育康复健身的积极性,普及康复健身体育知识,指导开展体育健身活动。
6.壮大社会体育健身指导员师资力量。依托各级体育系统体育健身指导员培训,同步开展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培训,培养3510名体育健身指导员,并指导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深入机构、社区(村)开展指导活动,逐步建立残疾人健身指导员常态化服务、目标管理机制。
(八)展示残疾人体育精神,残健融合共奔小康
1.加强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建设。为高水平运动员培养和项目发展,在竞赛、训练、活动、培训、科研等方面提供科学系统的保障与服务,同时在开展日常性残疾人体育活动方面发挥示范指导作用。每四年举办1次综合性体育赛事,每年举办至少1次体育比赛,保证省、市级体育运动队的日常训练和比赛。
2.继续推进完善各级残疾人体育协会建设。发挥残疾人体育协会作用,逐步完善残疾人体育协会专业委员会建设,建立协会定期交流合作制度。组建教科研医疗保障专家团队,建立运动员机能监测机制和定期巡查服务机制。
3.培养体育优秀人才和运动选手。科学合理地选定残疾人竞技体育项目、规模,继续扶持球类、游泳、轮椅击剑等项目发展。采取省队省训、省队市训等形式逐步完善项目队短期集训、长期驻训、定期轮训等制度。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出台措施,扩大优秀运动员免试进入高校试点工作。加大教练员队伍业务指导与管理。逐步健全残疾人竞技体育项目队教练员聘用与管理制度等。实施领队、教练员运动周期内聘任制,培养业务精、能力强、沟通能力好的管理人员、裁判员、分级员。加强残疾人体育道德思想作风建设,加强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工作。
4.做好残疾人运动员保障工作。完善并落实各项激励和保障政策,切实维护运动员切身利益。制定出台残疾人体育工作规范性文件,鼓励残疾运动员自强不息,为国为省争光,继续争取拓宽残疾人优秀运动员退役后的安置渠道,解决后顾之忧。
5.积极推进基层特奥活动。各级残联要继续坚持因地制宜,指导基层开展特奥活动,吸引更多的 |